在菲律宾的政治舞台上,一场围绕着权力与忠诚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2025年3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小马科斯)针对前总统杜特尔特(老杜)被捕一事,接连向军方下达指令,要求其“不得支持杜特尔特家族”“不得介入政治斗争”,这一连串的严令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博弈与深远考量?让我们一同揭开这背后的秘密。
事情还要从杜特尔特的女儿、菲律宾副总统萨拉近日的一番话讲起,杜特尔特被捕在菲律宾是一件极具争议的事情,此事加剧了菲律宾国内的分裂,并让该国局势朝着更加动荡、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身为总统的小马科斯深知,军方一旦效忠杜特尔特,菲律宾的政权结构将面临重大挑战。
杜特尔特在担任总统期间,以其铁腕手段和禁毒战争赢得了广泛支持,尤其是在军队中,他手下的“达沃死亡纵队”,虽名为半军事化的私人武装,实则体现了他在军队中的深厚根基,当杜特尔特被捕的消息传出后,一些菲律宾士兵显得非常难过,这种情感纽带成为小马科斯不得不警惕的隐患。
小马科斯之所以严令军方不得妄动,首要原因是出于对军方忠诚度的担忧,菲律宾的军队从上世纪起就深陷门阀政治,小马科斯的父亲老马科斯当年靠军队政变上台,又因军队反水流亡海外,这种刻在DNA里的恐惧,让小马科斯对军权的把控近乎病态。
杜特尔特被捕后,萨拉质问军队为何对父亲被捕袖手旁观,这番言论像颗手雷扔进了菲律宾军政界,军队高层虽然众口一词地表忠心,但基层军官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军警系统出现辞职潮,有人甚至在社交媒体直播撕毁军装,这种分裂让小马科斯想起了父亲当年的遭遇。
面对军方的潜在动荡,小马科斯采取了恐惧与收买并重的策略,他严令军方不得支持杜特尔特家族,不得介入政治斗争,试图以总统的权威来压制军方的异动;他提高军队津贴133%,从150比索提高至350比索,试图以经济利益来换取军队的忠诚。
这种看似强势的“维稳”举措,恰恰暴露了菲律宾军方内部的分裂与动荡,当权者越强调控制,往往意味着失控的风险越大,基层军官更在意的是杜特尔特的“江湖地位”,而非小马科斯的经济诱惑,这种情感与利益的交织,使得军方的忠诚变得复杂而微妙。
面对小马科斯的严令,杜特尔特家族并未坐以待毙,萨拉回国后迅速展开政治反击,她通过参议院听证会质问军方,并威胁公开小马科斯“伪造逮捕令”的证据,拟以“绑架罪”发起刑事指控,这种强硬姿态旨在激发军方对杜特尔特的同情,并动摇高层对小马科斯的支持。
杜特尔特家族在棉兰老岛的大本营也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民众高呼“独立”口号,该地区占菲律宾国土面积的1/3,且拥有高度自治的军事力量,杜特尔特曾公开呼吁地方部队“重新思考是否效忠小马科斯”,这种情感上的号召对军方内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马科斯严令菲军队不得妄动的背后,是菲律宾政治动荡的加剧与民众觉醒的加速,军方的分裂与动荡使得菲律宾的政权结构面临挑战,小马科斯能否牢牢抓住军队这一强力部门,将直接关系到他的政权稳定性;民众对传统政治的厌恶与反建制浪潮的兴起,可能催生新的政治力量打破家族垄断的僵局。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小马科斯试图通过控制军队来稳固自己的政权,但杜特尔特家族则试图通过情感与利益的双重攻势来动摇军方的忠诚,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使得菲律宾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而微妙。
回顾这场政治风暴的始末,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道理:枪杆子从不属于任何人,它只服从于历史的洪流,无论是小马科斯还是杜特尔特家族,他们都在试图通过控制军队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菲律宾这个家族政治盛行的国家里,真正的胜负或许正藏在那些掩面痛哭的士兵眼中、藏在棉兰老岛的街头呐喊里、藏在中期选举的每一张选票上。
这场政治豪赌的结局早已注定,它不仅仅关乎小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的胜负,更关乎菲律宾国家的未来与民众的福祉,在这场风暴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历史,而最终的胜者将是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赢得民众支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