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的电话营销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通信行业电话营销中存在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多种不规范现象,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运营商的声誉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2025年3月16日纷纷发文回应,表示对此类问题高度重视,并已开展全面自查,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话营销成为运营商拓展业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不法营销人员却利用这一渠道进行不规范操作,导致消费者怨声载道。
据新华社报道,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会不时接到自称是运营商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这些电话往往以“免费升级服务”、“降低资费”等名义进行诱导,在实际办理过程中,消费者却发现这些所谓的“优惠”背后隐藏着诸多套路,有些营销人员会故意模糊或隐瞒限制性条款,诱导消费者开通付费业务;有些则会以“降低资费”为名,实则开通新的收费服务;还有些则会利用消费者的疏忽,进行隐性扣费。
这些不规范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运营商的信誉和行业的整体形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运营商营销相关的投诉多达800多条,电话诱导消费和霸王条款”等方面的投诉尤为突出。
面对这一乱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将坚决整治通信电话营销中的不规范行为。
中国移动在回应中表示,公司对新华社的报道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开展针对性自查,一旦发现存在相关问题,将坚决贯彻“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理念,逐一查摆,举一反三,认真做好改进提升,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强化代理商营销管理,严格管控和治理通过电话营销方式拓展业务的行为;对违规渠道进行严厉处罚,直至解除合作;开展服务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客户投诉和自查发现的营销不规范问题,进行源头治理。
中国电信也表示,公司已开展全面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将坚决迅速整治,将持续强化营销服务规范,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及对代理商的管理监督,严肃惩处不规范行为。
中国联通同样表示高度重视此事,并已开展全面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将严肃处理、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将全面规范电话营销行为,严格落实资费公示全面准确、严格执行二次确认等关键举措,保障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通信电话营销乱象的产生,既有运营商内部管理不善的原因,也有市场竞争激烈、营销手段单一等因素的推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运营商、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运营商应加强对代理商和一线营销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确保营销行为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通信行业的监管力度,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营销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应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和曝光。
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接到营销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和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营销人员的承诺和诱导,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和举报违规行为。
通信电话营销作为运营商拓展业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规范性和合法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三大运营商此次齐发声,表明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决心,相信在运营商、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通信电话营销乱象将得到有效整治,通信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我们也期待运营商能够不断创新营销手段和服务模式,以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