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会晤,聚焦于伊朗核问题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一会晤的举行,不仅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重新聚焦,也反映了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中俄伊为何在这样的时间点举行会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伊朗核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自20世纪70年代伊朗开始核能研究以来,其核计划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2003年,伊朗宣布提炼出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铀,这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紧张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美俄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加上德国(P5+1)与伊朗进行了多轮谈判,并于2015年达成了伊朗核协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好景不长,2018年5月,美国政府单方面退出了伊朗核协议,并重启和新增了一系列对伊朗的制裁,这一举动导致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伊朗核问题再次陷入僵局,此后,尽管国际社会多次呼吁重启谈判,但由于美国、欧盟与伊朗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及乌克兰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伊核协议的重启一直未能实现。
尽管伊核协议陷入僵局已久,但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为重启伊核协议创造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美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但近期有所缓和,俄罗斯表示愿意作为美国和伊朗恢复对话的斡旋方,这为解决伊核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美俄关系的缓和不仅有助于缓解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也为国际社会解决伊核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外交空间。
2023年,伊朗举行了总统大选,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佩泽希齐扬当选,佩泽希齐扬上台后,推动伊核协议复谈成为其核心外交目标,尽管伊朗内部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存在分歧,但为了解决伊朗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恢复伊核协议对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项。
欧洲与伊朗的经贸关系、文化交流非常密切,近年来,欧洲也一直在努力争取与伊朗恢复关系,欧洲甚至提出过绕过美国制裁的结算系统INSTEX,以加强与伊朗的经贸合作,随着近期特朗普与欧洲关系的紧张,欧洲更愿意接受伊朗,这为伊朗争取欧洲的支持提供了机会。
特朗普在任期间对伊朗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政策,但近期其政策动向有所变化,特朗普在一段访谈节目中提到,他已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敦促伊方就放弃开发核武器计划与美国进行谈判,尽管特朗普的话是否可信尚存疑问,但其将注意力放到伊朗核问题上,无疑为国际社会解决伊核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伊三国选择在北京举行会晤,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中俄伊三国都是伊核协议的签署方,且都未曾主动退出过协议,此次会晤为三国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协调的平台,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早日恢复对话谈判创造条件。
此次会晤的主要议题之一是伊朗核问题,中俄伊三国将围绕伊核协议的重启进行深入探讨和协商,寻求解决伊核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此次会晤,三国可以就伊核协议的复谈达成共识,为后续的谈判奠定基础。
伊朗核问题不仅关乎伊朗自身的利益,也关乎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中俄伊三国作为地区的重要力量,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安全,此次会晤有助于三国就地区形势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应对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中俄伊三国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此次会晤不仅有助于解决伊核问题,也有助于促进三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通过加强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三国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尽管中俄伊会晤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但要想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仍面临诸多挑战。
美国是伊核问题的关键一方,要想解决伊核问题,必须得到美国的支持和配合,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一直较为强硬,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何争取美国的支持和配合,是中俄伊会晤面临的一大挑战。
伊朗内部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存在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伊朗的外交政策,要想推动伊核协议的复谈,必须克服伊朗内部的分歧和矛盾,形成统一的立场和声音。
伊核问题不仅关乎中俄伊三国的利益,也关乎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中俄伊会晤的成果和进展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价,如何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中俄伊会晤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俄伊在北京举行的会晤,不仅是对伊朗核问题的一次重要探讨,也是国际社会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寻求和平与合作的一次重要尝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中俄伊三国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解决伊核问题、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们期待此次会晤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为早日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