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人事专员虚构22名入职员工骗走千万,一场八年之久的影子员工骗局

在企业管理中,人事专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员工的招聘、入职、离职以及薪资管理等核心事务,当这份职责被滥用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我们将深入探讨一起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案例,一名人事专员如何虚构22名入职员工,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骗走了公司1600多万元,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企业管理的漏洞,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案例背景

时间回溯到2014年,杨某某入职一家劳务公司,负责派遣至某科技公司工作员工的对账与管理,这份工作让他手握人事大权,员工入职、离职全凭他一个人审批,工资发放也无人复核,这样的监管漏洞很快被杨某某发现,并动起了歪心思。

杨某某开始虚构员工信息,伪造入职档案,他精心编造了小孙、小李等22名员工的身份信息,并为他们制作了完整的考勤记录和薪资发放记录,这些“影子员工”虽然从未真正存在过,但在公司的系统中却如同正式员工一般,每个月都能按时领取到工资。

为了掩盖真相,杨某某还向劳务公司谎称是科技公司拖延付款,他利用自己控制的银行卡,将冒领的工资转入其中,并伪造了相应的银行流水记录,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怀疑,也很难发现其中的端倪。

这场骗局一直持续了八年之久,直到2022年底,科技公司财务部在审核账目时发现了异常,一名入职半年的员工小孙,考勤记录全勤,工资按时发放,却从未有人见过其真容,这一发现引起了财务部的警觉,他们顺着这条线索深入调查,最终揭开了这场持续八年的“影子员工”骗局。

骗局揭秘

1、虚构员工信息

杨某某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虚构了22名员工的身份信息,这些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都是他从网上或者身边人那里获取的,为了让这些信息更加真实可信,他还伪造了相应的入职档案和考勤记录。

2、伪造薪资发放记录

在虚构了员工信息之后,杨某某开始为他们制作薪资发放记录,他利用自己控制的银行卡,将冒领的工资转入其中,并伪造了相应的银行流水记录,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怀疑,也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3、掩盖真相

为了掩盖真相,杨某某向劳务公司谎称是科技公司拖延付款,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编造了各种理由和借口,成功骗取了劳务公司的信任,这样一来,即使劳务公司发现薪资发放异常,也会认为是科技公司的问题,而不会怀疑到杨某某身上。

人事专员虚构22名入职员工骗走千万,一场八年之久的影子员工骗局

4、持续八年之久

这场骗局一直持续了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杨某某通过虚构员工信息和伪造薪资发放记录,共骗取了公司1600多万元,这些钱款被他用于个人消费、投资以及偿还债务等用途。

案件处理

在发现这起骗局后,科技公司立即向闵行检察院报案,闵行检察院迅速介入调查,通过比对数千份考勤记录、银行流水以及调查相关人员的证言等证据材料,最终锁定了杨某某控制的银行卡交易链。

在调查过程中,闵行检察院还发现杨某某涉嫌职务侵占罪,他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为了追回被骗取的钱款,闵行检察院督促涉案人员退还赃款110万元,杨某某家属亦退缴120万元。

杨某某因犯职务侵占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2个月,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和依法处理,不仅为公司挽回了部分损失,也彰显了法律的威严和正义。

教训与启示

这起“影子员工”骗局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它提醒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加强对人事专员等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加强内部监管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对人事专员等关键岗位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制约,可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定期审计;也可以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违规行为。

2、完善入职审批流程

企业应该完善入职审批流程,确保员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招聘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求职者的背景调查和身份验证;在入职时,应该要求求职者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和学历证明等材料;还应该建立员工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加强薪资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薪资管理,确保薪资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薪资发放前,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复核工作;还应该建立薪资发放记录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薪资发放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可以采用电子支付方式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薪资发放,提高薪资发放的效率和安全性。

4、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要求;还应该加强员工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可以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定期风险评估;还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还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生活中的启示

这起“影子员工”骗局不仅是一起企业管理的失败案例,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中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谎言和欺骗。

1、增强防范意识

我们应该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识别各种形式的欺骗和诈骗行为,在求职过程中要谨慎选择招聘机构和用人单位;在办理银行业务时要仔细核对相关信息和凭证;在购物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商家等。

2、保护个人信息

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或者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和支付等操作,还应该定期更换密码和检查账户安全情况等措施来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

3、遵守法律法规

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也要积极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勇于揭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这起“影子员工”骗局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它给我们留下的教训和启示却是深远的,它提醒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谎言和欺骗,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和分析,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起骗局的来龙去脉和教训启示;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