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

网红打假遇硬茬 良品铺子起诉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网红打假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并非所有的打假行为都基于事实和公正,一些网红为了博取流量和关注度,不惜散布虚假信息,甚至恶意造谣,网红打假遭遇“硬茬”良品铺子,引发了一场关于食品安全、企业权益和打假行为的广泛讨论,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事件,分析其中的关键问题和启示。

事件背景

2023年11月,网红“松哥打虎”和“赏金猎人 灰烬”等人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声称良品铺子产品配料表造假,指出其“酸辣粉里没有粉,藕粉掺杂木薯淀粉”,这一指控迅速引发了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良品铺子迅速采取行动,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并坚称自身产品没有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

11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市场监管部门正式发布通报,经过湖北、安徽、河南三地协同调查,确认良品铺子桂花坚果藕粉及酸辣粉产品配料表信息真实无误,产品成分与配料表完全一致,这一结果不仅为良品铺子洗清了冤屈,也揭示了网红打假背后的真相。

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调查过程中,对食品委托加工协议、生产方生产资质、验厂相关材料、实验室检测报告等进行了全面审查,并从原料、采购、投料生产、成品检验、储存、发货等各个环节进行了逐项检查,均未发现问题,通报指出,举报人反映的良品铺子涉嫌委托生产的“‘桂香坚果藕粉’检测出木薯成分”、“‘酸辣粉’未检测出红薯成分”的问题并不成立,安徽、河南两地官方抽检批次包括举报人反映的同批次产品,检验结果也均合格,配料表成分和标称一致。

良品铺子的反击

在调查结果公布后,良品铺子迅速发布澄清公告,表示两名举报人散布谣言,严重破坏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极为恶劣,良品铺子表示,公司已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将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将对两人提起诉讼,依法追究其损害企业商业信誉及商品声誉的法律责任。

良品铺子指出,举报人“松哥打虎”和“赏金猎人 灰烬”等人不仅在公司总部办公楼进行“碰瓷维权”,还在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期间,大肆炒作不实信息,对公司声誉及业务造成了严重损害,也让一线员工承受了巨大的网络暴力,更对上下游数万从业者生计造成冲击,良品铺子强调,作为头部休闲食品企业,公司一直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从供应商准入到销售终端全链路保障食品安全。

网红打假的乱象

此次事件不仅让良品铺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网红打假乱象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网红打假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一些网红为了博取流量和关注度,不惜散布虚假信息,甚至恶意造谣,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引发了社会恐慌。

网红打假的乱象并非个例,一些网红通过网暴式或咆哮式打假获得巨大流量支持,甚至利用打假题材博取非法收益,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法律基础,仅凭个人主观判断进行打假,导致许多无辜企业被卷入舆论风波,这些企业不仅要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承受来自消费者和舆论的压力。

代工模式的误解

此次事件中,良品铺子被卷入舆论中心的产品为代工生产,一些消费者对代工模式存在误解,认为其安全性不及自主生产,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代工模式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于企业对代工厂生产资料的掌握和了解程度,良品铺子作为综合类的休闲食品企业,部分产品代工也是正常现象,其核心在于对代工厂生产资料的掌握和了解程度,以及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体系。

据了解,良品铺子作为头部休闲食品企业,参与起草了《健康零食通用要求》等多项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了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与高标准,良品铺子制定了严苛的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书和多维度验收标准书,建立了自己的产品检测中心,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CNAS)认证,覆盖产品入库到上市销售后的全部环节,同时根据业务变化,不断完善全过程质量管控流程,形成了全流程的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职业打假的利弊

职业打假作为一种社会监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随着网红打假的兴起,职业打假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些职业打假人通过无限放大标签瑕疵、不同执行标准等小问题来获得流量关注,让企业承担了过多的负担和成本,他们往往利用制度设计缺陷,以“维权”之名行“勒索”之实,通过投诉举报,利用行政执法资源进行牟利。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因无法应对职业打假的骚扰而退出市场,多位专家建议应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国家立法明确恶意索赔行为认定标准,优化消费投诉举报处置机制,并在行业内共享恶意投诉举报异常用户名录。

企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网红打假和职业打假的挑战,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企业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企业还应加强与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恶意打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企业还应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打假指控时,企业应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并及时发布澄清公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

网红打假遇“硬茬”良品铺子起诉的事件,不仅揭示了网红打假背后的真相和乱象,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企业权益和打假行为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食品安全报道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企业和政府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恶意打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