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网络谣言如同野火燎原,稍有不慎便能迅速蔓延,引发社会恐慌,关于“广东多人因登革热病毒死亡”的谣言在网络上流传,不仅误导了公众,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旨在澄清这一谣言,并呼吁广大网民理性对待网络信息,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谣言起源与传播
2024年10月,网络上突然出现了几张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进行路面消毒的图片,并配以耸人听闻的文字:“去年和今年来茂南区某地死了很多年轻人、青年人、中年人,存在疫情病毒和登革热病毒。”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上传播开来,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经广东网信部门及公安机关核实,该帖文系黄某在网络上截取图片并编造内容,纯属谣言。
官方辟谣与处罚
针对这一谣言,广东省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迅速行动,联合网安大队和公馆派出所查处了这起在网上散布疫情谣言的行政案件,经查,嫌疑人黄某在百度上截取了几张医护人员工作的图片,并编造虚假信息在其今日头条账号上发布,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依法对黄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公安机关对网络谣言的零容忍态度,也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网络平台不是法外之地,编造、传播网络谣言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登革热疫情的真实情况
广东的登革热疫情究竟如何呢?据广东省疾控中心通报,自今年8月起,广东省确实出现了登革热疫情的报告,且病例数较往年有所增加,截至2024年10月,全省累计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数千例,并首次新增了重症病例,但并未出现死亡病例,这一数据与谣言中的“死了很多人”相去甚远。
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即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及骨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出血甚至死亡,从实际情况来看,广东省的登革热疫情仍处于可控状态,且以轻症病例为主,随着气温的下降和防控措施的加强,登革热的传播风险也在逐步降低。
谣言的危害与应对
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误导公众对疫情的认知,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还可能破坏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对于网络谣言的防范和打击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应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澄清谣言,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慌,广大网民也应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在面对网络信息时,要保持理性思考,学会辨别真伪,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核和监管,及时发现并删除谣言信息,为公众营造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广东多人因登革热病毒死亡”的谣言已经得到了官方的辟谣和处罚,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谣言的终结者,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理性、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真相照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