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医生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易患带状疱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在众多中老年常见疾病中,带状疱疹作为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其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本文将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中老年人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由长期潜伏在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据北京佑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翠娥介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首次感染时通常表现为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内,特别是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当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可能被再次激活,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中老年人易患带状疱疹的原因

1、免疫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即所谓的“免疫衰老”,这种免疫功能的下降使得中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带状疱疹病毒也不例外。

2、慢性病高发: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这些慢性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还进一步削弱了免疫功能,增加了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3、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过度劳累、饮食不均衡、吸烟饮酒等,也会加速免疫功能的衰退,从而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几率。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发病时,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1、疼痛:带状疱疹最显著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常被形容为“持续性灼烧样痛”、“电击样痛”或“刀割样痛”,疼痛可出现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尤为剧烈。

2、红斑和水疱:在疼痛区域,患者皮肤会出现红斑,随后迅速出现簇集性的水疱,水疱外周绕着红晕,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这些水疱疱液具有传染性,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或妊娠期妇女,接触到疱液有被传染的风险。

3、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疹前会出现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

带状疱疹的治疗

中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应及时就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

1、一般治疗:日常需注意皮肤护理,保持患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摩擦和挤压,选择纯棉宽松的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乳膏、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用于局部治疗,病情严重时,可口服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

镇痛药物: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使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缓解疼痛。

糖皮质激素:在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以抗炎、抑制炎症发展,从而缓解疼痛并缩短皮疹愈合时间。

3、物理治疗:如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红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干涸结痂,缓解疼痛。

带状疱疹的预防

鉴于中老年人易患带状疱疹的现状,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之一,带状疱疹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中建议老年人定期注射带状疱疹疫苗。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合理的饮食、经常锻炼、避免熬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3、避免接触传染源:带状疱疹患者的疱液具有传染性,因此应避免与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或妊娠期妇女。

4、定期体检: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病,以维护整体健康状况和免疫功能。

社区与医疗机构的角色

在带状疱疹的预防和治疗中,社区和医疗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医院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系统及筛查工作,提升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带状疱疹的预防和管理意识,医疗机构则应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和推广。

中老年人50岁后易患带状疱疹,这一现状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疫苗接种、改善生活习惯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