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的广袤大地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校园安全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更是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号召,云南省教育厅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部门,于近期全面启动了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行动,旨在通过深入细致的排查整治,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不仅是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具体体现,更是保障学生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云南省,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著称,同时也面临着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挑战,此次大排查行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旨在通过全省范围内的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实现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梳理和精准打击,确保每一名学生的“舌尖上的安全”。
为确保大排查行动取得实效,云南省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行动方案,并进行了全面部署。
1、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行动以“全覆盖、无死角、严执法、重实效”为原则,重点排查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关键区域和环节,严查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留样、餐具消毒等关键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强化责任,落实主体:明确学校校长(园长)为校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3、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等,实现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智能化、精准化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4、公众参与,共治共享:鼓励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自行动启动以来,云南省各地迅速响应,纷纷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检查学校食堂数千家,发现并整改食品安全隐患数千项,立案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通过此次大排查行动,还促进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许多学校借此契机,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社会各界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虽然云南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食品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下一步,云南省将继续巩固和深化排查整治成果,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具体而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持续深化排查整治: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防止问题反弹,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排查重点和方向。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及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推动社会共治:进一步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4、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和水平。
云南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行动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云南省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