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记者曝光硫超标枸杞加工黑幕

央视财经的一则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揭露了甘肃省靖远县枸杞加工行业存在的硫超标黑幕,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枸杞加工过程中的不法行为,更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

揭开硫超标枸杞加工的黑幕: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品种,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隐患,央视财经记者的深入调查,为我们揭开了甘肃省靖远县枸杞加工行业的硫超标黑幕,让人不禁对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

枸杞之乡的隐忧

甘肃省靖远县,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枸杞种植面积高达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这里产出的枸杞以其颗粒饱满、色泽鲜红而闻名遐迩,深受消费者喜爱,正是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却滋生了不法商户的贪婪之心。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保证枸杞的“品质”,多卖点钱,许多收购枸杞的商户采取了不正当的加工手段——给枸杞“熏硫磺”,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更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硫磺熏制的真相

据商户透露,新鲜的枸杞摘下后,会先用亚钠碱水洗过一遍,这样晒出来的果子才会鲜亮好看,一旦遇到雨天,即使是经过亚钠碱水处理的枸杞,品质也难以保证,商户们便祭出了“杀手锏”——用硫磺熏制。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为了节省成本,一些商户甚至选用了工业硫磺进行熏制,工业硫磺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砷等重金属,这些物质在食品加工中是被严格禁止的,长期食用含有工业硫磺的枸杞,会对人体的肾脏、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发肾功能不全及衰竭、多发性神经炎、肝功能损害等严重疾病。

加工现场的触目惊心

记者深入靖远县的多个村庄,亲眼目睹了硫磺熏制枸杞的现场,这些商户一般在下午搭棚,晚上进行熏制,第二天白天再进行晾晒,夜幕下,村庄里随处可见的熏制棚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记者夜探熏制棚时,仅是掀开一角,强烈的异味便扑面而来,令人瞬间泪流满面、呼吸困难,这种场景不仅令人痛心,更凸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政府的迅速反应

面对媒体的曝光,甘肃省靖远县政府迅速作出反应,9月1日晚间,媒体播出枸杞生产区存在违规违法生产加工问题的报道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枸杞种植加工环节的相关问题进行彻查,对于违规违法责任人,将依法严惩不贷,县政府还举一反三,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枸杞生产加工销售问题的专项排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消费者的警醒与反思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不法商户的曝光和惩处,更是对广大消费者的警醒,在购买枸杞等食品时,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检测报告,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避免购买和食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近年来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来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消费者则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食品安全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

记者曝光硫超标枸杞加工黑幕的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守护好我们舌尖上的安全,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