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走私专案,该案涉案金额高达20多亿元,抓获包括组织者在内的涉案人员218名,捣毁了走私冻库、仓库窝点21个,依法查处了国内相关食品加工企业14家,查扣走私船艇26艘、冻品1300余吨,这一案件的告破,不仅彰显了我国公安机关打击走私犯罪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也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
案件初现端倪:异常渔船引关注
这起特大走私专案的线索最初源自去年4月的一次日常巡查,2023年4月13日晚,广东江门市公安局打私支队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一艘航行路线异常的渔船,这艘渔船在夜间航行时,不仅关闭了所有照明设备,还刻意避开常规航道,行为十分可疑,警方立即对该渔船进行了综合研判,并初步判断其可能涉嫌走私活动。
为了不打草惊蛇,江门公安机关迅速组织警力,在渔船靠岸时进行了周密部署和精准抓捕,当渔船缓缓靠近岸边,警方迅速行动,一举将正在卸货的走私分子抓获,当场查获走私冻品牛百叶、牛肚等共计18.9吨,这一行动不仅为案件的后续侦破打开了突破口,也标志着这场旷日持久的走私犯罪网络开始走向覆灭。
追踪溯源:锁定核心人物巫某
在初步查获走私冻品后,江门市公安局打私支队民警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深挖线索,扩大战果,他们发现,现场查获的两台装货货车中,有一台已经装满货物并离开现场,为了追踪这辆货车,警方立即组织警力进行跟踪,从广东江门台山市一路追踪至贵州赤水与四川交界的一个服务区,在贵州警方的配合下,江门警方成功将货车拦截,并抓获了货车司机。
通过对货车司机的突审,警方逐渐锁定了一名叫巫某的嫌疑人,巫某经常在广东、香港等地活动,与多个货主和有走私前科的人员有密切联系,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巫某不仅是这次走私活动的关键人物,更是背后庞大走私犯罪团伙的核心成员和中转串联人员。
跨境网络:作案手法专业,分工明确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逐渐摸清了整个走私犯罪网络的组织架构和作案手法,这个特大跨境走私犯罪网络作案手法专业,境内外勾连紧密,分工明确,涉及“幕后组织、境外揽货、海上通关、陆地运输、更换包装、境内货主”等多个环节。
据警方介绍,走私团伙首先通过巫某等人在境外揽货,将货物运至香港,为了将这些货物非法走私到内地,走私团伙组织母船,在粤港交接水域进行货物转运,从内地前往海上接驳走私冻品的小货船多为“大飞”,即大马力的快艇,这是犯罪团伙为走私货物的水上运输专门建造的一种船只,这些“大飞”通常长16米左右,宽3米多,配备5到6个马达,马力最大可达2400匹,载重能力极强,一艘艇可以装货13吨左右。
在公安机关加大侦查打击力度后,犯罪分子的海上走私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直接将“大飞”开往内地的非设关地靠岸,而是停在距离岸边十几海里的地方,然后笼络当地渔民用小艇分批把货物搬上岸,这种新的走私手段更加隐蔽和狡猾,给警方的侦查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洗白链条:更换包装,贴上假冒标签
走私冻品在偷运上岸后,首先被运往食品加工厂进行“洗白”,这些加工厂通常卫生条件极差,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走私团伙通过更换包装、贴上假冒的检验检疫标签等手段,将走私冻品伪装成合法进口商品,继续通过陆路运输到内地货主手上,货主们再对这些冻品进行加工后,销往多地的冻品市场,谋取巨额利益。
据警方介绍,这些走私冻品在国外订货时价格仅为每吨1200美金左右,但到了国内却可以卖到每吨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随着警方打击力度的加大,走私冻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在暴利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走私违法犯罪行为。
警方行动:多地同步收网,一网打尽
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广东省、江门市两级公安机关联合成立专案组,公安部也将案件列为部督“7·31”专案进行督办指导,专案组在深入研判后,锁定了多名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