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住建部权威解读房屋养老金,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屋老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房屋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提出了房屋养老金制度,并在多个城市开展试点,这一制度旨在通过设立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本文将基于住建部的权威解读,深入探讨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内涵、资金来源、用途及其重要意义。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内涵

房屋养老金,又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该制度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共同保障房屋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主要通过业主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建立,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业主在购买商品房或房改房时,需按照一定比例预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这笔资金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如屋顶、外墙、楼梯间等)和共用设施设备(如电梯、水泵、消防设施等)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

公共账户

公共账户则是政府负责建立的,其资金来源不增加个人负担,主要通过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归集等方式筹集,公共账户资金主要用于房屋体检、保险等支出,以及个人账户资金适用范围以外、影响公共安全的维修项目,这一设计旨在通过公共资金解决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减轻业主的经济负担。

资金来源与筹集渠道

个人账户资金来源

个人账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业主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根据现行规定,业主在购房时需按照一定比例(通常为建安成本的5%至8%)缴纳这笔资金,这笔资金由业主所有,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

公共账户资金来源

公共账户的资金来源则更加多元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补贴: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

2、土地出让金归集: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按照规定比例计提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

3、维修资金增值收益:部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存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增值收益,这部分收益也可以用于补充公共账户资金。

4、其他房地产相关税收:如房产税、契税等房地产相关税收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公共账户资金的来源。

资金用途与保障范围

个人账户资金用途

个人账户资金主要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这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屋顶防水、外墙粉刷、电梯维修、消防设施更新等,通过合理使用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确保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居住品质。

公共账户资金用途

公共账户资金则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房屋体检:定期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房屋保险:为房屋购买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或事故。

3、公共安全问题维修: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的维修项目,如地震后房屋检测、重大隐患排查等,由公共账户资金承担。

制度意义与试点情况

制度意义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解决房屋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设立公共账户,使用公共资金解决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可以减轻业主的经济负担,该制度有助于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住房品质和居住环境。

试点情况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22个城市正在开展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工作,这些城市在试点过程中积极探索资金筹集渠道、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优化资金使用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市通过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归集等方式筹集公共账户资金,并推动实施房屋定期体检制度和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北京市则通过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高效使用。

权威解读与澄清

针对社会上关于房屋养老金制度的种种误解和疑虑,住建部进行了权威解读和澄清,住建部强调指出:

1、房屋养老金不是房地产税:房屋养老金与房地产税存在本质区别,房地产税是针对房屋占用面积和对应的社会福利进行征税的税种;而房屋养老金则是用于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的专项资金。

2、公共账户不需要老百姓出钱:公共账户资金主要通过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归集等方式筹集,不增加个人负担,老百姓无需为公共账户资金额外缴费。

3、制度设计初衷是保障居住安全: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旨在通过设立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住房品质。

结论与展望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