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非洲地区的疫情形势尤为严峻,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4年8月14日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是自2022年以来第二次拉响全球最高级别警报,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公众不禁要问:猴痘疫情到底有多严重?中国是否需要对此感到紧张?
猴痘疫情的严重性
猴痘,更确切地称为Mpox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性传播,该病毒最初在实验室猴子中发现,但现已确认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甚至通过被感染的动物和污染物品传播,猴痘疫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疲劳、肌肉疼痛和背痛、头痛以及呼吸症状(如喉咙痛、鼻塞或咳嗽),并伴随难看且疼痛的皮疹。
根据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frica CDC)的数据,今年以来,非洲已有13个国家报告了超过17,500例猴痘病例,其中死亡人数达到517例,特别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报告了超过16,700例病例和511例死亡,成为疫情的重灾区,与去年同期相比,病例数增加了160%,死亡人数增加了19%,这些数据表明,猴痘疫情在非洲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并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中出现了新的病毒变异株——Ib变异株,其传播能力和致死率均有所增强,与之前的IIb变异株相比,Ib变异株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传播更为迅速,且致死率更高,特别是妇女和15岁以下儿童,其受影响程度最为严重,儿童的致死率甚至达到成人的四倍。
中国面临的形势
尽管非洲地区的猴痘疫情形势严峻,但中国目前尚未报告与本轮非洲疫情直接关联的病例,这得益于中国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和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自2023年起,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猴痘本土病例,并在筛查、诊治和隔离措施方面积累了一年多的经验,去年9月,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的防控能力。
中国海关总署也于2024年8月16日发布了《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要求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相关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并接受医学措施和采样检测,这一措施有效降低了猴痘疫情传入中国的风险。
专家观点与建议
面对猴痘疫情的严峻形势,医学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目前无需过分紧张,但应保持高度警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中国在猴痘的识别、上报和隔离措施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且去年以来全球猴痘病例数远低于前年,因此中国公众不必过度担忧。
专家也提醒,由于猴痘病毒具有潜在的性传播风险,且非严重病例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病毒,因此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控措施,特别是前往非洲等疫情高发地区的务工人员和旅行人员,应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可能受污染的物品。
鉴于中国40岁以上人群普遍接种过牛痘/天花疫苗,这一群体对猴痘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专家建议,一旦疫情出现,应立即为40岁以下人群准备疫苗接种,确保疫苗储备充足,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猴痘疫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猴痘疫情在非洲地区的形势确实严峻,但中国目前面临的直接风险相对较低,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具备了一定的应对经验,中国公众无需过分紧张,但应保持高度警惕,加强个人防护和监测措施,全球各国也应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猴痘疫情带来的挑战。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传染病疫情的挑战,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